[清空]播放记录
如果我是LESLIE,大概会选ANITA吧。好女孩上天堂,坏女孩走四方。
看这部片的多半是为了缅怀哥哥和梅姐的吧,不甚唏嘘。
那年如此美好,张曼玉和张国荣在人来人往的地下铁玩着缘份的游戏,梅艳芳却牵着心上人的手,奔跑着将他送到别人手中。八十年代港片一贯的笨拙纯真,情场追逐,兜兜转转,能在大银幕欣赏这样一部还能全程听到熟悉粤语金曲的港式巨星老片已是最大的缘份。五星是情怀。
无感于故事情节,更有感的是那时的香港,对照现在的大陆城市们。当张曼玉在电影说我们在百丽宫见,对于30年后的正坐在百丽宫看着这部电影当下的我突然有一种苍凉的孤独感迎上心头。
“如果我跟你在一起,我感到对不起他;如果跟他在一起就更加对不起你,所以我决定了,还是过一个人的生活。”“你这算什么!”Paul的话就是我的疑问,在这之前小情侣打打闹闹好生欢快,突然就玩儿这么一出儿,直接影响电影评价。梅姐的安妮达真是有爱啊,这才叫真爱!他们拥吻时却不曾想到感谢她。
编剧太水了,这绝对不是年代的问题,更早更晚同年代都有比这有脑子有逻辑有节操的编剧,不太明白为什么弄这样一部片子当作纪念哥哥的“经典”重映。就当是看脸来了,各种嫩,包括汤镇宗这样的配角。梅艳芳像个仙女一样总是天降神兵跟钱有仇倒很是满足了一个loser的虚荣。结尾还是有点创意的,稍有触动
虽然张曼玉婴儿肥很可爱,而且张国荣那时候也很清秀逼人,但最出彩的还是梅艳芳··
明明已经遇到了,凭什么不算,我为梅姑伤~;莫妮卡和缘分
那个时候的张曼玉真是不能看啊,土妞。梅姑好样的。清洁大妈亮了。风华绝代的片子。曾经和某女经历过片中地铁找人相似的事。
所有童话里我永远最爱也最痛海的女儿。缘份的游戏擦肩而过时,他大叫“不算啊,你别过来,不然我翻脸啊。”我恨死这个结局了。
20岁还留有兔牙的张曼玉、21岁烫着波浪头的梅艳芳……年轻真好啊!
以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来看这是一个很美好的爱情故事讲述的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现在我们去影院只剩下缅怀。缅怀逝去的巨星和逝去的演技和逝去的电影情怀。我想这部片的重映,意义尽在于此吧。
灯光摄影还不错,84年张国荣和张曼玉也悦目,但他们的爱情故事在网络时代只会被形容为“作”。港铁猿粪游戏实在是太无聊了,最后传达的信息似乎是“长得好看做什么都对”。对比起来,雄赳赳的土豪陈友和无私付出的富婆梅姑无疑有趣得多。要是我遇到这种搞浪漫妨碍公共交通的,只想赠送白眼和巴掌。
看评论全都在吐槽张曼玉饰演的角色,大家对男性真是宽容,见不得受一点委屈。那么多男主在女主以及其他女子中间纠结的影视作品,我看大家都在搞红白玫瑰之争。到了女性角色身上就各自骂女生🍵什么的。还劝男主选一个爱自己的,呵呵,男主为什么就不能更爱女主一点?为什么就不能
剧本真心够烂,够俗套的。那时候张曼玉还不会演戏,梅艳芳自然,因为是本色大姐大的角色,张国荣也还好。难怪那时候港片多,因为质量不好啊,也难怪王家卫不写剧本,这种水平的电影,有啥必要写剧本的。
Thanks Monica··· 我选Anita···
80年代的HK,散发着复古而又迷人的光泽,彼时港男港女们还沉醉在虚浮无力的缘分游戏里无法自拔。命运早已为结局写下注解,只可惜这辆开往爱情的地铁是有人在负重前行。Anita背过身来听着列车呼啸而去,偌大的地铁站里充盈了满腹的失落和破碎的情感。爱与被爱、索取与付出、追逐与成全,从来都是不平等的。三位影视巨星的青涩年代,曼玉俏丽,梅姑豁达,哥哥俊朗,这坑爹的人设和剧本完全是冲着三位可人儿的颜才硬啃下的!
陈淑芬早期给哥哥的影视定位不说失败也是十分平庸的,懒惰而套路地照搬陈百强的路线。一般都爱讲陈百强是贵公子形象,但是用现在的眼光看丹尼实际上只能算甜美乖仔型,符合港人对中上流社会好人家孩子的想象,但层次比较单薄(当然也没有机会再开发了)。哥哥能接到《英雄本色》里那种“纠结人”的角色只能说算他运气了
青涩年代的张国荣、张曼玉和梅兰芳。
桃桃林林
记得当初那个小,青涩的张国荣,婴儿肥的张曼玉,还有那个尚未成熟的梅艳芳。80后的邵氏这一部难得不那么聒噪,还是得力三位青涩的主演。关于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