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像是一部动作片而更像一部战争伦理剧,多重转折主角角力看着实在有够过瘾的。
惊心动魄! 茫茫深海中 与敌方潜艇斗智斗勇 更激烈的是自己潜艇内部的政变和反政变!!。。。 从此 核潜艇舰长无权发射核武器全部移交总统!!!
张力十足。这个故事放九十年代可能观众还能有共鸣,但现在看就没什么意思,没法深究。海军这次没支持拍摄也是可以理解的……
即使我知道核弹不会发射,还是非常紧张,可见托尼·斯科特对气氛和节奏的营造控制能力之强大,也可见表演有多好。做的好的电影就是做的好~阿拉贡真是没有做大明星的潜质~
真要给五星了!丹叔果叔都是正当年,前者嘴角眉梢全是戏,眼神无法逼视!后者那个大长睫毛啊!满眼大熟脸儿.摄影绝赞尤其在果叔那张脸上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超流畅节奏全片无down点.外加hans原声加持.真没缺憾了.ps,DW作为tony御用基本没让人失望过,pacino按原计划演船长就好了那就是神对决!酱油小ryan真嫩!
my fav type. moral justice and national security. my heart was at my throat the whole time.
同是潜艇片,K19比差多了。PS:在火灾中丧生的胖子在被宣布死亡后猛烈的抽动了一下,巨搞。
永远只会拍摄类型片的导演托尼·斯科特选择了一种最不类型的人生,他在今天中午于LA跳桥自杀
缅怀托尼·斯科特,愿死亡给你带来真正的宁静。
还是冷战时代好啊,哪怕是后冷战,想拍啥都是世界大战的味。不像现在动不动那恐怖分子说事,小打小闹。杰里·布鲁克海默的戏就是这么刺激,娱乐之下不忘美式主旋律下,顺便把各种武器拍的绚烂无比,这片就像核潜艇版的壮志凌云。迈克尔·贝大概就是被他老人家培养出来的。
开头挺无趣的,但是随着情节的发展变得越来越有趣,在哗变之后达到高潮。整部电影比较有张力。最后在相视一笑泯恩仇中结尾,波澜不惊。我从电影中看出,凡事一定要有自己的见解,不能人云亦云,认定了对错就走下去,哪怕洪水滔天。像剧中武器部门主管这样的墙头草最当不得,两边不讨好里外不是人。
战争时刻,指挥官们其实没有对错,只有接受命令……Lt. Commander Ron Hunter要是一直坚持的最后成为错误观点,对所有人都是灾难……而他要是对了,就是英雄了……Capt. Frank Ramsey在失败之后放弃指挥权也算不错了……
“最大的敌人是战争本身。”密闭舱内的权力争夺,潜艇之间的明枪暗箭,内外俱急高潮迭起。季默的配乐拿到格莱美奖,优质主旋律商业动作片
2011.4.23。我只能说对于他们的争执我觉得莫名其妙。。。世上三个最有权力的人:美国总统、俄国总统,以及一艘美国导弹核潜艇的舰长。。。
勉强及格。主线故事没什么悬念,主要集中在船员叛变上(毕竟很可能有人死)。托尼的长处依然是色调渲染,短处依然是空间使用,正副艇长的对立其实是为冷战思维画上句号。另外此片再次证明美国人对苏联解体的整体克制,毕竟那是引发他们危机感的强大对手。对于潜艇战没什么描写,主体还是争夺核弹操控权
哈克曼饰演的潜艇指挥官决定发射,但新来的副官华盛顿却认为事关重大,应确定讯息再说,不惜为此发动兵变囚禁上司
好流畅的一部商业片;话说当年第一部有意识主动接触电影就是从哈克曼的《全民公敌》开始的,当时就觉得小宇宙比史密斯的强多了。是《故事》还是《电影剧本写作基础》中老提到该片了,关于人物设置和戏剧冲突和选择(两个主角都很丰满)。PS:我怎么老是在想《寒战》中的郭和梁呢,很像吗?
最大的敌人就是战争本身。一部纯粹的男人戏,就是喜欢Danzel Washington。
很早前看过一遍,刚刚又看了一遍,感觉一般。核战争危机无处不在啊……
汽车大师
让什么动作大片不需要故事之类的话见鬼去吧,没有故事没有人物,哪来的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