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张彻
补遗 看完会以为是长篇电视剧的第一集
张老爷子这个改编,基本没找到原著的魂,只是为了金子打架,郭追演袁承志也有点囧,文雪儿演温青青倒还行。第三代徒弟里,老爷子还是喜欢郭追的,经常担纲主角,不过人物千篇一律,郭追要演出风格,还是要到吴宇森的《辣手神探》那个冷血残酷但保持人格底线的独眼杀手。
忘记是在电影院还是电视里看的了,最难忘的是其中的一个杀必死镜头,小孩子就那么饥渴了。。。具体内容忘了,有机会一定再看一次好重温童年时光。。。
只截取了《碧血剑》前几章的内容,主要聚焦在温家石梁派,其中穿插了夏雪宜和温仪的故事,结尾破阵打斗了许久,最后袁承志带着温青青离开了。总体也算中规中矩的拍摄吧,文雪儿的温青青是亮点。
人猿泰山版的金蛇郎君够雷了,还要让他儿女情长一番
打斗动作有板有眼、花哨好看;郭追版袁承和文雪儿版温青青性格丰满招人喜欢。不过这个剧本也太简陋了,连九公主和何红药手这么有创意的角色都被砍掉,实在可惜;金蛇郎君和少年温仪造型也都惨不忍睹
还不错 剧本是简陋点 但是也平易近人了很多 听说过金蛇郎君 但是到时第一次看到。就是郭追太凶了一点 演正角有点不习惯。
本片改編於金庸同名小說,相對如張徹那部大江大河的卻只能改編成瀑布激流的《射鵰英雄傳》,該片在改編上就相對合理許多。張徹僅截取了袁承志溫家堡破五行陣和金蛇郎君的段落,既可以突出自己善於處理群戲的長處,又可以避免過多的談情說愛的戲份,可謂揚長避短。其貌不揚的郭追飾演袁承志倒很合適,也演出袁承志的識大體和腹黑;文雪兒繼佳藝電視版本後二度詮釋溫青青也是輕車熟路,且男女裝版都很成功;井莉詮釋溫儀也不在話下,就是邪氣凜然的金蛇郎君變成了鬍子拉碴的大叔,有些難以接受。在動作場面設計上頗為精彩,五行八卦陣的構思很符合郭追,江生,鹿峰團隊的雜技特色,且重兵器輕拳腳的設計也顯得流暢自然,在張徹長鏡頭的調度下更顯得一氣呵成。
邵氏出品 必属佳片… 武打扎实得好像体操大会…郭追扔出那坨天女散花暗器的一幕雷暴我了,没想到更雷的竟然还在后面. "师傅,金子可以拿走了吧" 我已经焦了糊了好吗
很久没看过这么古老的电影,其实感觉还是非常扎实,一招一式,一板一眼,剧情的江湖恩怨,爱恨情仇是为了配合武打,那时候人们拍电影也很实诚,武侠就讲究有料,不来虚的。包括后面成龙的动作电影都延续了这些传统。 只是,最后面一直打斗叮叮当当了二十分钟的,听的我头晕。
我要灵蛇郎君的金蛇郎君啊,老张谁叫你把韦白骂走的,韦白谁叫你凳子没坐热就离开张家班的
现代的武打片看多了,觉得以前的还蛮好看,比较真实,不用动不动就摔桌子凳子碎玻璃的
老港片是真好看啊,笑点与槽点齐飞,武打动作干净利落设计用心,服化道也特有年代感,这金蛇郎君真不是葫芦娃小金刚来串场?可能江华的翩翩郎君太深入人心了吧
华山派十二大戒律,最难莫过明辨是非,分清好人坏人。不光初出茅庐的袁承志(郭追饰演),就是我们每个凡夫俗子也难以分得清清楚楚,张彻只是截取了《碧血剑》的一个片段,却讲述的是人生道理,人在江湖除了行侠仗义,更重要是辨忠奸,千万别错把奸佞小人(比如这温姓一大家)当成了忠厚义士,中了奸人的奸计(太不值),所幸后来袁承志明白了——行走江湖,阅历有时候比有一身武艺更重要。而且身边需要贵人相助,否则当遇到了温家那么卑鄙无耻之徒,也只会沦为与金蛇郎君一样的悲剧。ps,打斗很炫目,主演与张彻版《神雕侠侣》根本就是同一班底。cctv6.
剧情上砍去了很多细枝末节的东西,从而将重点都放在了打戏上,袁承志与温家对决的几回合拍得很见功夫,尤其是他破八卦阵时的以静制动印象深刻。
这剧情的结构真是奇淫巧情,中间居然拐了半个多小时的弯儿,主角完全消失,讲另外一个暴力情色故事去了,算是武侠片中的另类。不太像金庸,但是非常倪匡。文雪儿的扮相太好看了。
正邪易辨,快意恩仇。
结局血腥。。。
打得好
boks
五毒那帮人,看到铁汉柔情的金蛇郎君那段开始干呕--终于有些腻味袒胸涂血的张大头模式了~ ~~